最新消息

科技瞭望-和鑫事件背後代表的意
中時電子報╱陳泳丞 2011-02-20 02:05 工商時報【陳泳丞】

國內觸控廠商和鑫光電近日與南韓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移動顯示器(SMD)的技術合作協議,在台灣與顯示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不過事情越滾越大,卻反而讓大家忽略了未來包括AMOLED(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等技術未來的可觀潛力,以及和鑫搭上三星集團所可能創造出的效益。

十多年前在日本的光電顯示器大展上,日商展出全彩的AMOLED面板,當時的非晶矽TFT-LCD面板才剛剛在準備進入大量生產的階段,且鎖定的還不是現在大家已經見怪不怪、尺寸動輒超過五、六十吋的液晶電視,多半都是十三、四吋的NB面板。

因此當全彩超薄的AMOLED面板展出時,超薄、無視角限制的特性,包括三洋電機等等日商,都以此為傲,深信OLED可以擊敗傳統的非晶矽TFT技術、站上顯示器舞台的霸主地位。

但幾年的發展後,OLED的蒸鍍製程遇到挑戰,包括有機材料、衰減等問題始終不易解決。加上OLED的設備與供應鏈建立不起來,成本也不易壓低,讓OLED的氣勢不振。

1999年到2001年間,光是以台灣來說,有包括錸寶科技、聯宗光電、勝園科技、悠景科技、東元激光、光磊科技(主要鎖定被動矩陣式OLED,就是大家說的PMOLED),以及奇美電子、友達光電、統寶光電(主要鎖定AMOLED)等廠商準備加入這一場OLED的大戰。

時間到了2005年左右,台灣廠商陸續退出市場開發,國內的OLED產業幾乎進入停滯期,僅剩奇美旗下的奇晶光電仍苦苦撐持。

一直到2009年起,由於非晶矽TFT得技術發展逐漸逼近天花板,包括友達又重啟OLED研發團隊,更在2010年買下新加坡的TMD(過去由東芝、松下合資的顯示器廠)4.5代廠,準備佈局OLED生產。

另方面,國外的業界其實動得更快,三星電子在20088月與三星SDI(中小尺寸面板)合資成立OLED公司(SMD,就是這回與和鑫簽約合作的廠商),南韓業界也在20096月展開5.5AMOLED蒸鍍設備的產官學界合作開發計畫。到了20105月,三星宣布投資22億美元,建置目前為止尺寸最大的5.5AMOLED面板廠。

20109月時,三星月產300萬片的AMOLED面板仍然是供不應求。很快三星就開始規劃準備切入8.5代的AMOLED生產線,長期準備進攻55吋的電視市場。

根據市調單位的統計,從20102015年為止,光是南韓三星與LG兩大集團,在AMOLED產業的累計投資上,就會超過170億美元(超過新台幣5千億元),過去非晶矽TFT的面板業產能競賽焦點,未來可能要改由AMOLED來接棒。

AMOLED與傳統非晶矽面板相比較,材料成本也低了差不多三成,競爭力十足,以市調估計,未來三年將有超過20條的AMOLED生產線(包括新線與改造的舊線)進入市場。

這意思就是說,AMOLED已是大勢所趨,對於和鑫來講,透過與三星SMD的合作,將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手中掌握AS(蘋果與三星)兩大客戶的訂單。

因此其實和鑫此次重大訊息等等的事件,即使已經陷入羅生門,但是重點在於,不管是說的人沒講清楚、還是聽的人沒聽清楚、抑或是市場過度解讀,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三星SMD,這家公司現在在全球的AMOLED技術領先的程度相當可怕,將其他競爭對手遠遠拋在腦後,和鑫可以搭上這樣的合作對象,可以創造的後續長期發展機會,恐怕遠遠不是兩個交易日陰錯陽差漲停的事件所可以比擬的。

(公關室轉貼報導20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