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旧产线转型求生 抢攻中小尺寸、触控市场 2011/03/01
潘素卿
      电子时报

近年来除了大型面板厂有生产线转型需求,小型面板厂在TFT LCD面板产能过剩,而层层向中小尺寸市场侵逼的压力下,STN已经几乎退出手机市场,3寸以下TFT LCD面板需求也越来越少,而小型面板厂生产3寸以上面板的竞争力也有限,因此朝触控等领域转型,也成为时势所趋。整体来说,一线面板厂将生产线做最佳化利用,二线面板厂转型生产中小尺寸以及触控,而小型面板厂则朝触控以及触控模组领域扩张,成为目前台湾面板厂最积极思考及策划的蓝图。

近几年来TFT LCD面板产能世代更替,随著7.5代以及8.5代以上产能逐渐成为大尺寸面板供应的主力,5代甚至6代不仅在液晶电视面板供应方面缺乏竞争力,在IT面板的优势也逐渐减弱,促使面板厂积极将6代以下生产线,转进包括中小尺寸、新显示技术以及触控面板等各领域发展,形成面板厂加速多元布局趋势。
 

其中友达、奇美电的生产线规模最大,尤其是6代以下产能也最多,2大面板厂除了切入主动式有机电激发光二极体(AMOLED)开发外,也相继启动中小尺寸高阶行动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的布局。

至於华映及瀚宇彩晶方面,产能规模虽然较小,但由於近年来并未朝6代以上持续扩产,因此其生产线更面临转型的迫切危机,因为若不能成功转型,在7.5代、8.5代产能规模压顶下,势必立即面临淘汰的命运。

除了大型面板厂有生产线转型的需求,小型面板厂在TFT LCD面板产能过剩,而层层向中小尺寸市场侵逼的压力下,STN已经几乎退出手机市场,3寸以下TFT LCD面板需求也越来越少,而小型面板厂生产3寸以上面板的竞争力也有限,因此朝触控等领域转型,也成为时势所趋。

整体来说,一线面板厂将生产线做最佳化利用,二线面板厂转型生产中小尺寸以及触控,而小型面板厂则朝触控以及触控模组领域扩张,成为目前台湾面板厂最积极思考及策划的蓝图。

友达、奇美电5代以下生产线转型

过去友达由於拥有相当多3.5代线产能,因此在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领域曾多年稳居台湾面板厂之冠,甚至一度领先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供应商。

但随著4.5代线及5代线相继加入中小尺寸面板供应,友达3.5代线生产效益弱化,尽管友达本身也拥有庞大的5代线产能可支应市场需求,但是为了有效转化提升3.5代线,友达相继将3.5代线转产包括电子纸、AMOLED等。尽管友达在电子纸及AMOLED的布局效益尚未彰显,不过其3.5代线转型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除了3.5代线投入生产其他显示技术外,友达也将4代线转型投产触控面板,未来并将依市场需求,调整成为全产线量产触控玻璃(Touch Sensor),也显示为强化5代以下生产线的利用率,面板厂在生产线调整方面态度均相当积极。

不仅友达如此,奇美电、群创及统宝3合一后,其中小尺寸产能规模越居台厂第1大,相对地,也拥有更多5代以下产能。唯一较不同的是,统宝3.5代线为低温多晶矽(LTPS)制程,在台厂产能布局中,LTPS制程较少,加上近年来高阶行动手持式装置面板需求快速成长,对LTPS面板的耗用增加,物以稀为贵,LTPS面板近年来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也促使新奇美电加速扩产统宝3.5代线,并将规划调整其他生产线投入LTPS制程生产。

不仅增加投产LTPS面板,奇美电在AMOLED的规划方面也相当积极,加上取得IPS(In Plane Switching)面板技术及专利,以及触控面板等多管齐下,不仅可见市场应用潮流所趋,同时也可见TFT LCD面板旧产线整体转型的方向。


华映、彩晶布局中小及触控 拼命赚折旧
由於5代以下生产线转型势在必行,尽管华映、彩晶等二线面板厂5代以下产能相对友达、奇美电较少,但是因为新厂投资止於5代及6代,因此其较旧世代生产线却是华映、彩晶等二线厂的生产主力,如何规划利基产品,谋求最大经济效益,更是二线厂的重要课题,且关乎公司能否存续的竞争力。

换句话说,如果二线厂不即时将生产线转型,并优先布局,其生产线生产旧产品的效益只会越来越差,公司更难以获利。

因此,华映、彩晶等不得不将旗下6代线以及5.3代线积极转型生产中小尺寸面板,以求在经济效益上的领先。就现行趋势而言,用6代切中尺寸,4.5代以及5代切小尺寸面板,几乎已经成为主流。至於4.5代以下,则转做特殊利基产品或是触控玻璃,这也是目前包括友达、奇美电、华映、彩晶,甚至胜华、凌巨等面板业者的规划方向。

尽管彩晶的5.3代、华映的6代生产线在大尺寸面板生产优势方面逐渐弱化,但是相对地,由於2间二线厂多年来未再有大笔资本支出,使得2011年开始,折旧摊提金额将开始大幅逐季、逐年减少,折旧摊提负担减轻,等於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助於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拉低面板生产线获利门槛。(20110301本社公关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