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面板業者經營看寡佔市場的迷思2011/08/01 電子時報
從學理角度討論,一般認為,不同於獨佔或寡佔市場,在完全競爭市場裡,因為廠家的進入與退出障礙均較低,如此透過自由進出市場的調節機制,以長期的觀點來看,將可讓廠家的競爭維持均衡,然由於完全競爭市場裡頭業者間的商品同質性高,利潤空間也因市場的完全競爭而無法有暴利出現。
反觀寡佔市場的發展,相較於完全競爭市場,由於此市場當中的玩家有限,僅管商品屬性偏向同質寡佔,但在寡佔市場裡頭,業者透過產出量減少造成的供需失衡,泰半可引領產品售價因此走揚,並讓業者享有賺取較高額利潤的機會;同時寡佔市場中業者因成本、規模經濟等進入障礙高築,可讓業者長期享有較好的利潤。
也因此,對於獨佔或寡佔市場,在公平性上較易引發市場的討論、限制與規範,如日前針對微軟(Microsoft)、大型企業的購併的反托拉斯討論等均是。然回頭看近年面板與DRAM產業的發展,僅管市場玩家有限,屬性偏向寡佔市場,但當中業者的發展性與獲利性,卻與一般所認知的寡佔市場發展大相逕庭,尤其面板業者近年動輒單季出現近百億元的虧損幅度,更令人咋舌。而當中問題與差異為何?有何解決方法?以下試圖分述之。
寡佔市場的特性
寡佔市場當中,不論屬性為同質或異質寡佔,當中的業者透過特許(如電信執照的標案與法規限制)、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規模經濟引發的成本優勢等利基支撐,是讓寡佔市場更加寡佔、進入門檻提高,寡佔情況持續維持的主因。
以面板產業為例,其次世代面板產線投資動輒近千億台幣,為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經過近10餘年的市場爭奪、整併與淘汰,是成就今日面板產業走向寡佔市場的主因。
而在寡佔市場當中,業者間的競合,可以共謀、賽局理論(game theory)等方式剖析。當中的共謀,主要指由於此市場當中的廠商家數較少,因此業者可透過協議、聯合訂價、議價等方式來獲取最大利益。或者,透過聯盟等組織成立,協調此寡佔市場當中的商品產出量與價格,也可讓寡佔市場當中的業者,享有較大的利潤空間。諸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成立均是。
然而,不論共謀、成立聯盟方式等方式,往往也因所屬廠家私底下的盤算或其他利益考量,而讓相關協議出現無法如期運作的狀況,因此,賽局理論即是討論業者間的相互猜測與攻防。
面板產業歷經近10餘年的蓬勃發展,迄今業者間的競爭,已由規模經濟競爭轉由股東權益的提高與獲利維持的競賽。業者的家數也由早期日、韓、台群雄並起的局面,轉為韓、台業者寡佔的情況。
對面板產業來說,其市場價格仍脫離不了供需範疇,取決於業者的生產量與市場的需求量的總和比較,價格非單一廠商所能決定,如此,估算自家與競爭對手的產能擴充規畫,以及精準預估市場需求,做為擴充規畫的考量,成為業者重要的策略與必備的能耐。當然,落實管理、講求速度、成本、研發等,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面板產業與寡佔的落差
而僅管面板屬性偏向寡佔,但以台面板產業發展為例,除兆元產值規模形成來自兆元的投資,投資報酬率相對低落外,其進入寡佔市場,享受寡佔所帶來的利潤性,卻遠不及受到的壓迫性來得大。
粗略統計,2008年迄今,台灣面板產業先後受到北美次級房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風暴、北美與歐盟先後對業者祭出的價格聯合壟斷罰鍰、歐洲債信危機、歐美景氣疲弱等因素影響,讓虧損已成家常便飯。
單單2008年第4季,台、韓面板廠虧損加總就超過新台幣千億元;2009年上半年,台灣4大面板廠合季虧損就達近838億元,整體2009年虧損同樣超過千億元的水準;而2010年雖然情況有所改善,台4大面板廠合計約出現近新台幣百億元的獲利,但2011年上半年台面板廠的獲利情況再次跌落深淵,合計虧損超過500億元,且第3季預估仍將難逃虧損。
面板廠賠多賺少,無法因達到寡佔市場當中的「均衡」,其衝突性原因為何?歸納下列幾點分述之。
第1,業者間的技術落差縮小,追趕速度加快是不可忽略的議題。過往,技術先行者透過創新與差異性的產品先期導入市場,往往可享有一段較為豐厚的獲利期,但隨著業者間的技術落差縮小,同質產品快速跟進,讓先行者龐大的研發投資費用回收性的風險增加,且寡佔市場中業者能耐相當,為快速擴大市佔,往往讓同業的競爭更為惡質。
第2,科技產業的商業模式導致產業經營者的迷思也不可忽視。科技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價格崩跌快速,加上業者競價搶單情況嚴重,讓科技產業從屬業者利潤日趨微薄。也因此,在產業龍頭才能出現獲利、其次損平、第3虧損的經營迷思下,業者進行新產能擴充與規畫時,往往超出實際需求預估許多,也是引發後續供需失調、業者出現虧損的原因之一。
第3,消費者需求改變不及科技改變速度也是造因之一。過去,消費者的需求產生來自便利性的提升與幸福感的滿足,但消費者需求有限且變革緩慢,然科技發展更迭快速且慾望無窮,為引領新市場出現,寡佔市場可透過技術與規格引導誘發新換機需求產生,如4:3規格轉為16:9、LED背光導入等均是,但此舉並不全然能誘發消費者的需求,也讓寡佔市場業者因此得承受較大虧損風險的原因之一。
第4,面板產業因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屬性,讓其進入障礙不低,但同時因此也讓業者的退出障礙提高,如此,績效不彰的業者垂死掙扎,惡質砍價搶單結果,自然讓市場供需的機制崩跌,轉讓整體業者都受害。
此外,寡佔市場形成另一要素,與政府力量扶植也有一定的關聯性,換言之,透過政府力量主導,也成新業者能否進入此寡佔市場分食商機的重要依據。如近期大陸面板業者的崛起屬之。
然也因新進業者的加入,並非透過自然市場競爭機制產生,也容易讓原本暫時走向均衡狀態的產業競合模式再度被打破,並讓業者間因得承受更大的競爭與虧損壓力。
有無改變方法?自然淘汰仍費勁
在無退場機制,或者退出門檻極高的情況下,面板業者除持續降低成本、擴大市場、提高技術含量等功課外,整體來說,單純以此產業競爭環境比較,虧損大於獲利的情況短期內看來無解。
當然,倘若銀行團對面板產業有更深切的認知,先前的借貸願意認賠,對體質不佳的企業不再紓困,讓該倒下的倒下,或許是可解決現階段面板產業困境的良方之一,但先前已借貸的銀行團如何認賠?加上大陸面板廠背後有大陸官方撐腰,資金來源充足,如此欲自然淘汰,恐相當費勁。
不過,經營企業並無悲觀的權利,在如此惡質的競爭環境之下,仍可看到業者的創意與巧思出現,諸如LG Display綑綁蘋果(Apple)的策略,不失為技術引領出獲利好的案例之一;而夏普(Sharp)將次世代產線轉投入平板電腦(Tablet PC)面板生產,近年彩晶與華映轉做中小與觸控,友達與夏普轉入太陽能領域、近年面板與終端業者攜手合資設立模組廠擴大面板出海口等,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策略與戰略規畫。
總結來看,短期內面板產業受限於大型液晶顯示終端市場漸趨飽合、歐美景氣復甦緩慢等因素影響,獲利表現欲好不易。然業者該做的功課、該精進的功夫仍得持續,透過技術、成本、客戶、產品強化,仍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根本,畢竟在這樣的競爭環境當中,面板業者若能少輸,就是贏!雖然,這樣的說法聽來可能頗為悲哀,但卻是最穩的基石。
(20110801本社公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