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最新消息
2
活動
3
20110708 雙D要謙虛 務實面對 4
https://www.ilcd.com.tw/ 國際液晶有限公司
國際液晶有限公司 814 高雄市左營區大順一路260號3F~6
Display產業 日本JDI暨台灣雙虎的蛻變本社研究部2025 9/6    本社對面板及光電、半導體的長期經營,特別在光電超過30年;對世界的光電眼球產業,有一定的影響力及深度觀察。       日台的產業與政府角色、社會的現象發展,非常的類似與接近;同時強烈且直接受大陸的政策及產業影響,而且還有一個韓國在冷眼漁利日台。      不過台日韓都停止了大金額投資與新技術布局,只維持利基的強化,在m&mLED的部分。JDI-AUO-INLX營收的蒸發、單價降低,應用成熟、轉向收斂,台灣政府、關稅不力,中韓集中應付台廠下一棋。     所以本社產業首席顧問給台廠建議沒變。(2022/下~2026/下 都維持一律的看法與建議,請看過去的最新消息) JDI並在2025 5/15日宣布,將在全球進行裁員措施,其中日本國內將藉由招募自願離職等措施裁撤約1,500人。上述招募措施將在6月16日-8月25日期間實施,預定離職日為7月31日以後,對象為日本國內所有據點的正職員工以及契約員工。截至2025年3月底,JDI日本員工人數為2,639人,此次的裁員比重高達近6成。 JDI表示,藉由裁員、茂原工廠停產、以及將生產集中至石川工廠等措施,目標在2026年度讓本業(合併營益)轉盈。 JDI會長兼CEO Scott Callon將為業績不振負起責任、將在6月1日引咎辭職,由生產本部採購統括部部長明間純接任社長兼CEO。Scott Callon 15日透露,海外也考慮以和日本國內同程度的比重進行裁員。 JDI並表示,計劃在2025年10月1日將車載面板相關事業分拆出去、設立子公司「AutoTech」,期望藉此能更易於從外部籌措資金、尋求和其他公司合作。 友達7月營收減少4.5%,創近九個月新低2025-08-09 07:10近日,友達(2409)宣布其7月合併營收為209.22億元,較上月減少4.55%,較去年同期下降15.85%,達到近九個月來的低點。這一數據顯示出友達目前在市場上的挑戰,尤其是在面對競爭對手群創(3481)營收雙增長的背景下。 友達7月營收下滑的背景 友達7月的營收表現不如預期,與群創的成長形成鮮明對比。群創7月合併營收達到192.64億元,月增4.07%,年增9.13%,而友達則面臨月減4.55%和年減15.85%的壓力。友達今年前七月的累計營收為1622.61億元,年增率僅有2.3%,這反映出友達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挑戰。這一營收數據的下滑可能與全球面板需求疲弱和價格壓力有關,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財務表現。 市場對友達營收下滑的反應 在友達公布最新營收數據後,市場對其股價和交易量的反應值得關注。儘管目前尚未有具體股價變動數據,但投資者對於友達未來的營運策略和市場定位可能會持觀望態度。法人機構可能會重新評估對友達的投資策略,考慮到目前的營收表現以及未來市場需求的變化。 未來關注的關鍵指標 展望未來,友達需要密切關注全球面板市場的需求變化和價格走勢,這將直接影響其營收和利潤。此外,友達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多樣化方面的進展也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未來幾個季度的財報和市場策略將成為評估友達能否逆轉當前營收下滑趨勢的重要指標。 群創7月合併營收創16個月新高,月增4.07%,年增9.13%2025-08-09 07:38 近日,群創(3481)公布了最新的7月合併營收數據,顯示其營收達到192.64億元,創下16個月來的新高。這一數字不僅較上個月增長了4.07%,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13%,顯示出其在市場中的強勁表現。相較之下,競爭對手友達(2409)則面臨營收下滑的挑戰。 群創營收持續增長,累計前七月 年增5.14% 群創在今年前七個月的累計營收達到1314.28億元,年增率達到5.14%。這一增長勢頭顯示出群創在面板市場中的穩定發展能力,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群創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上的積極應對。 市場反應與競爭對手狀況 在群創公布其強勁的營收表現後,市場對該公司的信心有所提升,這也反映在其股價的表現上。與此同時,友達的營收數據則顯示出其在市場中的挑戰,7月合併營收為209.22億元,月減4.55%,年減15.85%。這一表現差異強調了群創在市場競爭中的相對優勢。 未來觀察重點 展望未來,群創需要持續關注全球市場需求變化以及技術創新帶來的機會。特別是在面板技術快速演進的背景下,群創如何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此外,市場對群創未來營收增長的預期也將影響其股價走勢。(本社研究部20250906) https://www.ilcd.com.tw/hot_522388.html 20250906 Display產業日本JDI暨台灣雙虎的蛻變 2025-09-06 2026-09-06
國際液晶有限公司 814 高雄市左營區大順一路260號3F~6 https://www.ilcd.com.tw/hot_522388.html
國際液晶有限公司 814 高雄市左營區大順一路260號3F~6 https://www.ilcd.com.tw/hot_52238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9-06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lcd.com.tw/hot_522388.html

社論-一兆元可以做多少事2011-07-08 工商時報【本報訊】

       曾經是政府產業政策核心的「雙D產業」陷入困局,體質特別孱弱的DRAM公司茂德爆發倒債危機。DRAMTFTLCD這兩個獲得政府投注大量資源的產業,四家龍頭面板廠的負債總額為7,840億元,四家DRAM公司茂德、華科、南亞科與力晶總負債金額近3,500億元,「雙D」八大公司的銀行貸款總額超過新台幣一兆元! 
     雙D公司中財務狀況最嚴重的茂德,在76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再度減資85%,加計去年已經進行過的65%減資,不只創下連續兩年巨幅減資的首例,過去四年茂德累計虧損金額高達850億元的天文數字。茂德負債總額高達650億元,其中570億元都是銀行貸款,而且集中在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三商銀這些「公營銀行」。
   TFT-LCD四家面板廠的困境也非常明顯,兩家龍頭公司同樣仰賴政府優惠政策與銀行巨額貸款。奇美電負債4,300億元,股價總市值剩下1,500億元,友達背負2,800億元的債務,總市值剩下1,700億元,兩家曾經是明星級的公司,股價都不斷創下歷史低點,股價淨值比剩下0.6倍。但是,輕薄短小、股本只有28億元,替手機、平板電腦製作觸控面板的宸鴻,卻能創造高利潤,總市值2,300億元,遠遠超越面板大廠,資源投入效益的優劣,相距何止千里遠。 
     茂德今天走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卡,不是突然的事情。早在2009年的2月,茂德就曾經因為11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到期而瀕臨周轉不靈的關卡,當時在政府「協調」下,最後靠著公營行庫的增貸勉強過關,但是茂德的經營狀況並沒有因此改善,虧損反而越滾越大。 
     背負650億元銀行貸款的茂德,正在上演台版「太大而不能倒」的戲碼,拉著公營行庫一起跳火坑。茂德在今年六月已經無法繳付利息,逼迫銀行以利息掛帳的方式,將貸款利率從3.5%降至0.1%,如今又抓住政府不敢讓它倒的畏事心態,要求銀行「以債作股」,把爛攤子全都丟給銀行。 
     過去二十年來,政府以龐大的免稅優惠投資抵減以及銀行貸款,扶植這兩個產業,但是這兩個超級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並沒有與時俱進。DRAM公司力晶半導體過去三年累計虧損將近新台幣1,000億元,背負的負債還超過茂德;台塑集團的南科與華亞科,兩家公司從金融海嘯至今已經賠掉1,300億元,他們雖然還沒有像茂德那樣陷入立即的危險,但是短期內還看不到明顯轉機。
          行政院在20026月喊出「兩兆雙星」產業,經過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四位民進黨院長,以及劉兆玄、吳敦義兩位國民黨行政院長,不論藍綠,都引以為施政核心。在兩兆雙星的口號下,業者不斷提出動輒數以千億元計的擴廠計畫,政府則不計代價傾注資源,台灣的政府與業者盲目擴張,造成過度投資、惡性殺價,甚至自相殘殺。
     特別是,台灣在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風波中一度沾沾自喜,如今卻突然發現,雙D產業八家龍頭公司就讓銀行背了超過一兆元的貸款。貸款過度集中、風險過度集中、償債能力低落,且有可能是公營銀行必須承受最終、最龐大的虧損。這還只是龍頭公司的部分,圍繞在這八家龍頭企業的產業鏈衛星公司,潛在的衝擊更是難以估算。
     雙D產業的困境,再度證明政府好大喜功的政策,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上,非常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或者說,一個華麗卻沒有彈性的大政策,勢必淪為業者掏空最佳的藉口。 
     雙D產業的難關如何度過,恐怕是馬英九總統連任路上最大的挑戰。處理不當,會造成銀行巨額虧損,甚至導致金融體系震盪的危機;但是,閉著眼睛紓困,不僅無法蒙混過關,反而會造成國家更龐大的災難。茂德從2009年紓困至今,天天都該處理,卻在官員畏事的心態下拖延清理時機,終至難以收拾。其他經營困難的雙D公司,政府必須及早妥籌對策,否則風暴一旦來臨,將可能動搖國本。
     彭博社日前專文指出,台灣廠商外移之後,島內並沒有發展出新的成長產業,而且台灣的失業率仍然是四小龍之冠;政府當年推出兩兆雙星政策,也曾強調會創造就業機會,如今相較於投入天文數字的資源,雙D產業創造就業的效益恐怕是不及格了。政府如果將同樣的資源,投入在拓展觀光業,提升觀光景點的軟硬體服務品質,能夠受惠的國民人數、創造的就業機會,乃至整體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效益,勢必遠遠超越大而無當的雙D產業。
     一兆元放在雙D
產業,與一兆元投資觀光產業,政策效益的差距有多大?到底哪個才是好政策?值得我們深思
(20110708本社公關部)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